推广 热搜: 阀门   
2022-10-12 1360

英都镇位于福建省南安市西部,距市区22公里,与安溪县毗邻,面积85.54平方公里,总人口57587人,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6万多人,是中国水暖(阀门)基地镇、福建省百强乡镇、知名乡镇和卫生乡镇。又是洪承畴的故乡。英都土壤肥沃,雨量充沛,水源丰富,农业基础扎实,被誉为南安的"粮仓",美称"金英"。

英都属双季稻作区,全镇耕地面积2.67万亩,山林面积71988亩。特产有新山芦柑、岩葱、酸笋、麻糍等,其中新山芦柑果质甜美、享誉全中国。

位置

英都镇北部与安溪县交英都镇位于东经118度20’,北纬24度58’,地处南安西部。界,西南部与厦门的同安毗邻。东南部和西部,分别与本市的东田镇和翔云镇接壤。总面积85.67平方千米(2017年)

南安市英都镇政府

位置:

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英都镇政府英都镇委

气候

平均温度数20.4摄氏度,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。


地形地貌

四面群山透迤,中间曲水环潆,土壤肥沃。

基础设施

    英都镇基础设施完善,交通网络四通八达。拥有一座日供水5000吨的自来水厂、一座3.5万伏的变电站和装机容量125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、一个容量10000门的程控电话模块局、一个能传送100套电视节目和10套调频广播节目的有线电视中心。南安三中是省一级达标中学,英都中心卫生院是泉州市第一家一级甲等达标医院。

经济概况

农业

    英都镇得天独厚,物产丰富,历史上是南安西部粮仓。主要农产品有稻米、花生、甘薯。近年来,农田基本建设上了新的台阶,为发展“一优两高”农业奠定了基础,大大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。果业盛产龙眼、柑桔等。紫山村的“岩葱”是蔬菜中的珍稀品种,绿色食品。新山芦柑是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的优质水果,享誉全国。英山的“油麻青”花岗岩是独具特色的建筑材料。

工业

   水暖阀门业是英都的支柱产业。全镇现有集团公司3家,有限责任公司30多家,股份合作制企业10多家,企业固定资产总额已逾8亿元。拥有4个设施配套、功能完善的工业区,一支1万多人的水暖阀门供销大军,年销售总额在40亿元以上。

交通

英都镇公路干线呈“人”字型,以镇区为中心向3方辐射:向东北6公里通仑苍镇,与省道306线相接。向西13公里达翔云镇可通经安溪龙门镇的省道205线。向东南经乌墩岭捷径到厦门市仅88公里。村村通水泥路,大宗货物到漳泉肖铁路的仑苍货站托运,仅7公里之遥。镇区到晋江机场60公里,到厦门机场100公里,到泉州海上码头50公里。

历史文化

英都镇历史悠久,文化积淀丰厚。境内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内涵丰富,各具特色,主要有:闽南古刹云从古室、宝湖岩、古竹岩、狮子岩、溪益馆(洪承畴读书处)、洪承畴故居、洪氏家庙建筑群等文物景点,每年吸引许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。英都居住着近6万洪氏族人,另有3万余人旅居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等地区,是南安著名侨乡之一。人文历史

云从古室,乃闽南名刹,位于南安市英都镇的龙山北麓,原为禄寿院,五代后唐僧人智绪创建。北宋熙宁八年(1075)重修,后废。南宋端平年间(1234—1236),乡人于此修建龙山书院。元代,有儒生屡考不第,寄寓于此,致志笃学,适院上侧龙兴寺废,便迎清水祖师供奉于书院。是夜,梦祖师曰:“宜树人宜才为生。”儒生便无意功名,设馆授徒。学生有成,尊师为“云从先生”,取《易》“云从龙,龙起而臻云气”之义。明成化间(1465—1487),英都洪氏六世祖洪旸道在此设馆,首创乡学,乃并寺院、学馆,更名为“云从古室”。到清乾隆间(1736—1795),又作较大重修,此后不断有所修缮。1978、1990年先后重修主殿、护厝等主体建筑,并塑造佛像及殿内设施,增建山门、石阶、凉亭、水榭、眺望台、罗汉阁。山门牌坊横额“云从古室”四字系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亲笔题字。云从古室是英都人文发祥地,历代有许多子弟在此攻书,仅明、清高中进士、举人就达81名。云从古室又是道教禅院,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诸多诗词题咏和楹联佳章,惜年久散失。)

著名人物

英都洪氏先世族贤,重视教育,置田兴学,培育英才,因而英才辈出,科甲。据《翁山谱志》记载,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16人,举人65人,贡生63人,经府试、院试秀才570人。任朝廷官员21人,省司官员14人,州府官员37人,县邑官员44人。其中,洪庭桂祖孙四代十进士,洪承畴父子双进士,洪科捷父子一搏双翰林,更为世人称颂。英都五世家庙东西轩大门楹联:“解元传胪鸿博第,将相公侯郡马家”;“宪台方伯大夫第,布政司徒侯爵家”。英都自古被誉为“人文荟萃之乡,藏龙卧虎之地”。

翁山洪氏共4次修谱,其版本为:

一、明弘治版(1488)。洪阳道首编,载1-7世世系。

二、明万历版(1595)。洪庭时、洪有相父子主持续修,历时二十年,载1-12世世系。

三、清乾隆版。乾隆十七年(1752)年退休在家的老翰林洪科捷倡议续修洪氏族谱。该族谱收录明弘治版首编族谱及明万历版续编的族谱全部内容,并续修第13至17世世系。东四房洪佑生和西长房洪世谦分别撰写重修谱序。博学鸿词进士洪世泽撰写了部分行状录。该族谱工程浩繁,文风严谨,记载详实,公允直书,且极具文采,堪称谱牒中之精品。现存乾隆版手写本一套5册(共6册,佚1册)。为海内外仅存孤本。藏西二房裔孙洪榕光处。又有民国年间手抄本一套,藏东四房裔孙洪春忠处。

四、民国版(1944)。泉州商会会长洪恭树主编。泉州正平印刷所出版。主要收录翁山洪氏渊源历史文献,科第缙绅名录等。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纵队兴泉指挥部指挥官陈重题写书名,县长李天赐题词。该书现在所剩无几。五、1992版《翁山谱志》。翁山学校教育基金会1992年出版。分上下二册。上册分为洪氏宗谱志、古今人物志、文化风土志、山川经济志四卷。下册为翁山洪氏自一世祖起至1992年已传至二十五世"礼"字辈的宗支世系图。洪瑞生主编。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写封面、题签,著名历史学家、理论刊物《求是》杂志副总编苏双碧和泉州地方史专家陈泗东分别写序。该谱志特点是"谱""志"兼容,体例创新,反映时代精神,备受称赞。

洪承畴(1593~1665年),开清重臣,字彦演,号亨九,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九月二十二日,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(今英都镇)人,官至三边巡抚、陕西总督、五省经略、武英殿大学士、太子太傅、七省经略。在英都镇镇上,还流传着与洪承畴家族有关的一个故事,即“素月孤舟”。明朝灭亡后,洪成畴胞弟洪成峻隐居故乡英都的溪中船上,自称:“脚不踩满清地,头不戴满清天”,并刻“素月孤舟”于石壁上,以表高风亮节,最终活活饿死在飘于水面的船上。洪承畴于崇祯年间,曾辑有《古今平定略》12册。后人又辑有《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》及《经略纪要》24卷。

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
更多>推荐视频

2022-12-06283

2022-12-06194

2022-12-06192

2022-12-06131

2022-12-06294

2022-10-12136
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闽ICP备2022013228号